鼠巨噬细胞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,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后分化为巨噬细胞,广泛分布于机体各处,如肺脏、肝脏、脾脏、骨髓等器官组织中,时刻准备着应对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以及体内环境的异常变化。
当病原体突破机体的防线(如皮肤、黏膜屏障)侵入机体后,巨噬细胞会迅速做出反应。它们通过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(PRRs),如 toll 样受体(TLRs),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(PAMPs),这些 PAMPs 是病原体所共有的、高度保守的分子结构,例如细菌的脂多糖(LPS)、病毒的核酸等。
活化后的巨噬细胞展现出强大的吞噬能力,,将病原体、衰老损伤的细胞及其碎片等异物包裹起来,形成吞噬体。随后,吞噬体与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融合,溶酶体内富含多种水解酶,如蛋白酶、脂肪酶、核酸酶等,这些酶能够将吞噬进的内容物进行降解消化,这一过程称为吞噬消化作用。通过这种方式,巨噬细胞可以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,清除体内的垃圾,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。
除了直接吞噬杀伤外,鼠巨噬细胞还积极参与抗原呈递过程。它们将摄入的病原体等抗原物质进行处理,把抗原信息以肽 -MHC 复合物的形式呈递到细胞表面,传递给 T 淋巴细胞,激活特异性免疫应答,引导机体产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适应性免疫反应,使免疫系统能够准确地识别和清除病原体,实现长期免疫记忆。
鼠巨噬细胞的使用注意事项:
1.样本处理:
-确保样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,以避免污染。
-样本应尽快处理,避免长时间保存导致细胞死亡或功能丧失。
2.分离技术选择:
-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巨噬细胞分离技术,确保分离效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-注意分离过程中可能对巨噬细胞造成的损伤或激活。
3.实验条件控制:
-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,如温度、pH值、离子浓度等。
-使用适当的对照实验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。
4.数据分析:
-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,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。
-注意排除实验误差和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。
5.安全与伦理:
-在进行动物实验时,应遵守相关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。
-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,避免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。